2009年9月22日创作晓 曲 作词 龙卷风 作曲/音乐制作 肖前坤 演唱
为2009年10月2日--4日海峡两岸“中秋月圆”诗歌交流活动而创作,歌曲在交流晚会上演唱获得成功。
参加“飘扬的旗帜”--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2020年度群众最喜爱的原创歌曲评选征集活动中入选百首
晓曲,作家诗词协会会员,理事,世界汉诗协会会员,国际诗歌音乐协会秘书长。《格律体新诗》杂志主编,《诗歌与音乐》《东方诗风》《世界汉诗》杂志编委。主办“中国格律体新诗网”和“现代诗人网”网站。作品在大陆、港、台、新西兰、美国等数十家诗歌文学刊物发表并入选多种选本,个人辞条收入中国诗歌学会主编的《中国诗人大辞典》和世界汉诗协会主编的《世界汉诗年鉴》。长期致力于诗体形式的探索与研究,提倡构建中国新诗的审美共识。诗学论文被收入教育部和清华大学主办的知网数据库。著有自由新诗集《暗处有光》,《新世纪格律体新诗选》(合著),并主编有《现代诗人诗选》(2009,中国戏剧出版社)。多部作品集待梓,格律体新诗集《视线内外》(提交待印)。
肖乾坤,国际诗歌音乐协会常务理事
1983年7月至今先后从事中小学音乐教学,获新都区“音乐学科带头人”称号,四川省音协手风琴专业委员会理事,参加市区歌手大奖赛,多次获区级冠军,长期从事少儿手风琴、声乐培训、合唱训练。专业录音、音乐编辑、MIDI伴奏音乐制作,CD、VCD、DVD编辑制作、电视片编辑制作。
演唱版--肖前坤
翻唱-舒爱华
音乐版
伴奏版
国际诗歌音乐协会参加2009年“中秋月圆”
海峡两岸诗歌朗诵会暨作品研讨会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2009年10月3日,农历八月十五,中秋佳节,我会会长,来自新西兰的游子先生及夫人、秘书长晓曲先生、常务理事谭宁君先生及成员许岚、杨爽(歌手)等应邀出席了由重庆师范大学、重庆市社联、台盟重庆市委主办,海峡两岸多家单位参办的2009年“中秋月圆”海峡两岸诗歌朗诵会暨作品研讨会活动,来自海峡两岸多个文学诗歌社团近百名代表出席了本次活动。
3日上午,在重庆市岷山饭店首先举行了隆重的开幕式,游子会长主席台就坐并代表国际诗歌音乐协会致辞发言。开幕式结束后,与会诗人参加了台湾著名诗人绿蒂、雪飞的诗歌专题研讨会。晚上,在重庆大学城,重庆市师范大学新校区图书馆演播厅举行了盛大的2009年“中秋月圆”海峡两岸诗歌朗诵。与会诗人与重庆师范大学师生代表等共200余人参加了本次诗歌朗诵会。
朗诵会在重庆师范大学朗诵队20余名学生首先朗诵我会荣誉顾问,重庆师范大学黄中模教授的《月下彩虹》中拉开序幕;我会另一荣誉顾问,著名诗人梁上泉老师的作品《月满中秋》由诗人万龙生激情朗诵。
在游子会长的积极推动和协会成员的大力支持与精心准备下,游子会长作诗、协会余新蓉常务理事作曲并指导配乐、由歌手杨爽现场演唱的《那年的秋天》,第三序位出场,那优美的旋律经歌手的真情演绎,博得阵阵掌声;协会晓曲秘书长作诗、协会常务理事顾文新作曲并配乐、歌手肖乾坤演唱并录制的《今夜站长长江滨上》,第六序位出场,晓曲上台即兴把朗诵穿插于歌声之间,特色新颖,把朗诵会推向了新的高潮。我会以专业演唱诗歌的形式参与此次朗诵会,做到了诗与歌的完美结合,使本次诗歌朗诵会耳目一新,这在新诗诞生以来,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各类诗歌朗诵活动中当属首次,引起现场强烈反响与震撼。这充分表达了我会的心愿和宗旨“让诗歌插上音乐的翅膀飞向民间!”。
晓曲
2009-10-4 转自中国诗歌网 作者: 曲径通幽 时间: 2009-10-5 12:31
国际诗歌音乐协会参加2009年海峡两岸
“中秋月圆”诗歌朗诵会暨作品研讨会侧记

这事还得从2007年国际诗歌音乐协会(四川地区)诗歌音乐研讨会说起。2007年秋,来自新西兰的国际诗歌音乐协会会长,原新西兰华人作家协会主席,同时也是新西兰中华和平统一促进会秘书长的游子(黄乃强)先生来到成都,时值九九重阳来临之际,协会荣誉顾问,重庆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黄中模教授提议协会在“重阳节”组织一次诗歌音乐研讨会,一则增进协会在大陆的同仁之间的交流,二则协会成员为游子先生送行。这一提议得到大家的一致同意,我作为协会的秘书长进行了积极的组织,诗歌音乐研讨会得以顺利进行。除新西兰游子先生和在成都本地的谭宁君常务理事、骆恒财政理事及杨国庆(《神奇的九寨》词作者)、唐文高等部分会员和特邀作家诗人外,来自重庆的协会荣誉顾问黄中模教授、谭朝春会员,来自广州(当时在贵州工作)的李长空常务理事,来自河南的刘润副秘书长等20于人出席了本次会议。
协会顾问黄中模教授,特地带来了组织“海峡两岸诗歌交流会”的议案,大家表示支持,并初步拟订由国际诗歌音乐协会、重庆师范大学、重庆诗歌界联席会、重庆大学和台湾中国新诗学会等联合主办此次盛会。认为这对继承中华诗歌音乐性优良传统、连接两岸同胞血水亲情、并向海内外传达本会良好的社团品牌形象,对推动国际诗歌音乐协会今后的工作有着积极的意义。会后,黄中模教授回渝,一方面随即在渝与社会各界做了积极而有效的协调,进行了紧张的筹备工作;另一方面随时与我并通过我与游子会长对活动的准备进程进行了及时沟通。同时,协会方面在游子会长的积极促成下,在余新蓉、顾文新两位音乐家理事的直接支持下,诗歌音乐作品也在积极的准备中,达成以唱诗的形式来参加本次交流会,以充分体现我会“让诗歌插上音乐的翅膀飞向民间!”的宗旨。
随后,近两年的时间里,由于台湾岛内外种种原因,活动方案主题几次变更,举办活动的时间也几次调整。尽管如此,台海诗歌交流活动方案一直得到了重庆师范大学、重庆市社科联、台盟重庆市委领导的高度重视,各兄弟单位的积极配合和台湾诗歌界方面积极支持。终于在 2009年7月黄中模教授传来活动方案轧板落实的消息,决定于2009年10月3日,农历八月十五中秋佳节之际,在重庆举办海峡两岸“中秋月圆”诗歌朗诵会暨作品研讨会。为确保交流会高规格、高质量,力争举办一次海峡两岸高水平的诗歌朗诵和作品交流活动。一方面,通过网络发出通知征集稿件,这项工作主要由我们国际诗歌音乐协会负责,协会雨玲秘书做了大量的实际工作,征稿消息在几十家网站转载,尽管离举办具体时间不到两个月,征集作品仍达200余篇首。同时,重庆学界和台湾诗人方面也为本次会议特别创作了大量的诗歌作品。作品题材丰富,诗体形式多样,包含了古典诗词、现代自由诗和格律体新诗,其中不乏优秀作品,由于诗会时间所限,仅从中选取了30余位两岸诗人的作品参加朗诵,其中网站选稿10件。另一方面,组委会选择了台湾方面绿蒂和雪飞两位代表性诗人的作品进行专题研讨,收到重庆学界及社会各界专家学者对两位台湾诗人的作品写出的30余篇评论或论文,以备召开专题研讨会。
由于组委会扎实有序的工作安排,本次海峡两岸诗歌交流活动于2009年10月3日,中秋佳节,得以在重庆四星级的岷山饭店如期举行。台湾方面以著名诗人绿蒂为团长一行11人赴会,国际诗歌音乐协会以来自新西兰的游子会长为团长一行6人赴会,此外还有来自福建、上海等地的诗人和专家学者,以及重庆本地的诗人和专家学者、新闻媒体等100余人出席了开幕式活动。随后由黄中模教授组织举行了台湾诗人绿蒂和雪飞的诗歌专题研讨会。晚上在重庆大学城,重庆师范大学新校区三春湖演播厅内举行了盛大的海峡两岸“中秋月圆”诗歌朗诵会。
我们国际诗歌音乐协会虽然是本次台海诗歌交流活动的参办单位之一,却还带着特殊的意义,那就是在会长的推动下,本次交流活动要以诗歌与音乐的结合方式来展示,并得到了组委会的积极支持。随后,在协会两位音乐家常务理事余新蓉和顾文新的辛苦努力下,游子会长的诗歌《那年的秋天》由余新蓉谱曲并指导配乐制作,我特为本次台海诗歌交流会创作的格律体新诗《今夜站在长江滨上》由顾文新谱曲并配乐制作,歌手肖前坤演唱并录制。所以,我们代表团参加本次活动,除我和游子会长及夫人、谭宁君常务理事和特邀诗人许岚外,还带去了女歌手杨爽现场演唱游子会长的《那年的秋天》。
此次在重庆举办的海峡两岸诗歌交流活动,正值成渝两地间快速列车“和谐号”动车组的开通,成渝两地之间由过去的普通火车10多个小时,到后来的高速公路汽车4-5小时,缩短到今天的快速列车1小时55分!这是了不起的社会进步!由于正好是中秋和国庆双节同期,难得的出行长假,大家对尝试感受这样的速度都很好奇,加之每人不足百元的票价,更觉兴奋,一票难求!幸好我们让住在城里的许岚提前3天买到了车票,我们一行得以感受到了一次快速而愉快的行程。其实,坐上车才发现我们并没有感觉有多块,尽管成都至遂宁段车厢内的显示牌显示足有200码的时速,由于车内的平稳和现代科技减速玻璃的奇特效果,让我们只有到达终点才惊叹这与时间赛跑的速度!这下,成渝两地真的一家亲了!
我们一行10月2日下午抵达重庆,组委会按排了专车来接站,使我们顺利地到达了下榻的位于重庆师范大学老校区旁的四星级宾馆岷山饭店,得到了等候在那里的鲜于煌教授和组委会其他接待人员的热情接待。台湾代表团先期抵达已去用餐,由于我们买到的是下午较晚的车次,到达宾馆安排妥当大约已是晚上7点过了。在鲜于煌教授和组委会老师的陪同下,我们一起7点30分左右用餐,席间寒暄后,得知我们是来自国际诗歌音乐协会的,推杯把盏中,游子会长不胜酒力,想起了他曾经提起有人劝他喝酒说“哪有诗人不喝酒”的事,他的回答是“哪有诗人不唱歌”。是啊,我们的古典诗词几乎都是为唱而写的,今天的诗人硬是把诗与歌分离了。大家说着便提议以歌助兴,于是乎美酒佳肴伴以唱诗,不亦乐乎!自然少不了首先请我们的歌手杨爽献唱,其实大家很想提前欣赏游子会长带来的歌,可会长不想提前解开谜底,于是小杨清唱了邓丽君演唱过的古典诗词苏轼的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随后谭宁君用另一版本清唱这首诗词,接着我不怕泄密,清唱了自己的作品《今夜站在长江滨上》,因为唱这歌的歌手因事没有来,到时是正版播放他的原唱。虽没有音乐,大家击节以和。于是,在座的人参会之前便享用了一次欢歌拌美食的难忘晚宴。
10月3日上午,开幕式就在我们入住的岷山饭店三楼的会议大厅举行,可容纳上百人的大厅座无虚席,我会游子会长与台湾代表团团长绿蒂及主办单位领导等在主席台就坐,绿蒂作为台湾诗人代表团代表发言,游子会长代表国际诗歌音乐协会致辞发言。会前准备的间歇,我们一行分别与来自台湾的著名诗人绿蒂、金筑等就主席台的背景合影留念。开幕式结束后,黄中模教授等组织了台湾著名诗人绿蒂和雪飞是个作品研讨会。
台湾诗人绿蒂在开幕式发言时有已段小插曲,他说,根据天气预报,一股台风正好在中秋之夜抵达台湾,台湾今夜看不到月亮,有幸今天在这里来赏月了此心愿,表达两岸团员的心声。遗憾天公不作美,山城重庆,中午就下起了雨来,而且断断续续一直下到晚上。晚上虽然没有看见天上的月亮,但每个人心中似乎都有一轮升起的明月,“中秋月圆”诗歌朗诵会在位于重庆大学城的重庆师范大学新校区三春湖演播厅如期举行。
我们到达三春湖演播厅时,演播厅明亮如昼,足可以容纳200人以上的大厅,除了给参会人员预留的座位以外,四周已挤满了前来聆听朗诵会的师生。朗诵会的主持是重庆师范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的王于飞院长,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充分地体现在了他的主持风格中,他那恰如其分而得体的朗诵作品报幕点提,加上极富磁力的声音,无不体现出极其专业水准。今晚,他首先用其平凡而此时却富有诗意的问话“今夜有没有月亮?”,一下就把晚会提到了节骨眼儿上。那回答是响亮的,是啊,今晚,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轮明亮的月亮,他照在了我们海峡两岸每个同胞的心上!今晚朗诵的30首作品,首首也都蕴含两岸同天的月光。尽管麦克风话筒的声音因故障时断时续,但这并没有影响两岸诗人们或吟或唱的热烈与激情。我们国际诗歌音乐协会的参会方式别具一格,游子会长的诗歌在杨爽玉润柔美的歌声中回荡,我即兴在录制好的歌声间歇穿插吟诵,真情演绎。大学生们的朗诵组合多样,多人、二人、一人,恢弘抑扬。尤其是,绿蒂的轻吟慢诵、金筑的热烈诵唱、董味甘的神采飞扬、万龙生的澎湃高昂、斐玉玲的激情感伤,等等,每个人的朗诵各具特色。整个朗诵会掌声此起彼伏,久久地回荡在山城的夜空!朗诵会在“同一诗魂同一归,同一传统同一辙”的两岸浓情的热烈气氛中闭幕。
第二天,大会安排了台湾诗人和外地诗人去重庆名胜古迹参观访问,我会游子会长已预定回新西兰的机票,我也急着回单位提前上班,我们一起要赶回成都,因而遗憾没有随大家完成后续活动,但我们协会的谭宁君常务理事和许岚留下来继续参加了有关活动。不巧的是,提前一天也没能买上回成都的车票,游子会长和我都很着急,已经想不到好的办法了。当大会组委会的黄中模教授得知这一情况后,向学院领导做了回报,得到了校领导的大力支持,派专车把我们送回了成都,让我们喜出望外,这可是来回近千公里呀!借此,我代表国际诗歌音乐协会并游子会长,向学院领导和黄中模教授并大会组委会,向把我们安全送达的师傅表示深深的敬意!
由于我们已提前离渝,错过了后续的一系列精彩活动,就让我转述组委会黄中模教授的大会留笔以记:
14日,大会安排台湾诗人和外地诗人游了朝天门广场、参观了南岸黄山抗战遗址博物舘。南岸区作家协会、重庆诗词学会为他们举行了欢迎午宴。宴会上宾主热烈致词,频频举杯,畅饮桂花酒,杯中盛满了两岸诗魂同一家的依恋之情。下午客人们参欢了抗战期中的小泉政大遗址,游览了南温泉。五点,台湾与外地代表到了重庆大学文学院观光,適逢重庆大学建校80周年校庆。经校方批准,为来校观光祝贺的台湾与其他诗友举行隆重的欢迎仪式,赠送了光闪闪的“重庆大学校友”徽章。稍后重庆大学中文系主任敖依昌教授及有关师生,还在古镇磁器口的望江楼上,为客人举行了露天欢迎晚宴。黄中模、鲜于煌、易小松老师及闻讯赶来的诗人师运山、萧敏等出席了宴会。当圆月在嘉凌江上空冉冉升起,张灯夜饮,飞觞醉月,吟诗歌唱,笑语歌声在古镇夜空与倒影在江中的月光一起流淌。台湾诗友在人潮涌动的古镇夜游,为他们的巴渝之行,增添了无限的怀念与浓郁的诗情画意。最后是由渝台双方的有关代表协商,达成了建立渝台诗歌交流平台的共识。相约明年在日月潭或阿里山,由以绿蒂为代表台方诗界,主办诗歌朗诵会与研讨会,相互交流,推动渝台诗歌的向前发展。
2009-10-18日记于成都新都桂湖居
转自互联网
